为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展现统数学院学子投身实践的时代风采,7月2日~7月7日,广东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文吕实践队”三下乡团队开展以“历史文脉传承下的吕田旅游业发展及民生情况调研”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莲麻村、三村村、塘基村三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调研走访、文脉传承学习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重走革命老区,学习红色精神
吕田镇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其中莲麻村,三村村塘基村是重要的革命老区,均先后作为抗日游击区和抗日根据地被评为广州市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实践队成员们先前往三村村中共从北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地旧址——白石咀胡氏公屋,感受三村村浓厚的红色文化,7月4日,实践队成员们便前往素有从化“小延安”之称的塘基村和抗战时期东江纵队开展主要活动的重要根据地——莲麻村,参观了两村的抗战旧址、村史馆与红色教育基地等,重走革命之路,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在村委的协助下,实践团成员前往三村村老党员居住地,听取老党员同志的讲解,并参与莲麻村红色展区的互动游戏。莲麻村村委表示:“莲麻村主要靠红色文化产业和其他一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并且拥有广东省首个以党章为教育主题的展览馆,党章学堂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在几天的接触和学习下,成员们深入了解了三个村的红色革命历史与感人历史故事,学习了先辈们浴血奋斗、永不言弃的革命精神。
实践队在红色革命基地观看历史纪录片
走进乡土文化,接力文化传承
吕田镇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资源的乡镇,吕田镇不仅有红色革命文化,其深厚的特色建筑文化和酒文化历史等也是吕田镇发展的特色。实践团成员走进一条混杂着鸟叫声与树叶摇曳声的幽静小道,它是古代军事、商旅之路,是民族迁徙、文化融合之路,也是历史悠久连接莲麻乡村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千年古官道。队员们通过风雨桥,走入莲麻古栈道,其路面铺满鹅卵石,与沿路两旁的荡漾翠竹、蜿蜒溪流相得益彰,给人一种觅古寻踪的感觉。在这条修缮过的宋代至清初官员和文人墨客南下的历经之道,实践团队体会当地的生态旅游与历史文化结合发展融洽,感受浓厚的历史韵味,更看到了不少新增的廉政元素。实践队成员前往百家酒坊,了解了当地特色糯米酒的酿造过程,并对百家酒坊的何老板进行了访谈,何老板向实践队成员介绍了酒的酿造过程和储存方式,时间等。何老板亲切地对实践队成员们介绍到“因为莲麻的酒很出名,所以慕名而来买酒的人很多,学生来了解酒文化的也很多,但近几年受疫情影响,游客较少,所以主要销售人群是以前的熟客。”除此之外,实践团还通过参观客家围屋建筑、访谈当地村委等方式,了解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历史文物建筑的修缮与保护工作情况。
实践队成员学习糯米酒酿造过程
实践队漫步千年古官道感受廉洁之美
深入访谈调研,助力乡村振兴
在社会实践调研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通过对吕田镇当地游客、居民、商贩等进行访谈与问卷收集,了解当地文化产业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共成功收集问卷一百二十余份,访谈资料十余份,实践团与当地群众谈乡村、话家常,为实践团深入分析了解当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模式及三村村、莲麻村和塘基村间乡村发展差异提供了群众视角支撑。在街道走访的过程中,实践队成员发现,留在村中的老人占很大一部分,他们对乡村的红色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很希望自己的家乡能够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而更加富裕,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乡村。
此外,在本次实践中,实践团还走访了吕田镇三个村的村委并进行访谈,了解到了各村的基础情况与发展现状,较为全面地认识到了乡村之间发展存在的差异,加深了实践团成员对于历史文脉传承下的吕田旅游业发展及民生情况的理解。
实践队在三村村进行村委书记访谈
实践队在乡村走访并发放调研问卷
乡村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撑,文化建设可以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乡村文化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吕田镇莲麻村,三村村,塘基村三个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生产力。其中,莲麻村是吕田镇乡村中发展最为突出的村庄,其文化内涵更为丰富,红色文化,酒文化,建筑文化底蕴较为深厚。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莲麻村的振兴提供了文化支持。如何利用好乡村的历史文脉,探寻一条别致的乡村振兴路,是实践队今后工作所要寻找的答案。
同时,此次实践活动让实践队成员们都收获颇多,实践团成员丘佳婷说,“本次社会实践使我对吕田镇的历史文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了历史文脉的传承在乡村振兴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在这次短暂而充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虽然天气不佳,我与我的队友还是一起坚持徒步往返几个村了解当地情况,这令我受益匪浅——它大大地锻炼了我的沟通交流能力,提升了我的团结协作意识,它使我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体会到了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出万年青的道理。”
实践队在中共从北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地旧址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