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三下乡调研:后疫情时代下河源旅游的未来,答案是时刻准备着
得天独厚的优势,造就一流旅游城市
夏天的风娓娓细语,吹来了泥土的芬芳,吹来了鸟语花香,与此同时,又一批广东财经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学子踏上了家乡的土地,开展了他们新的研究与学习。这一次,他们又带着怎么样的想法开启新的旅程呢?
河源,别称“槎城”,是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客家先民的始源地,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广东一大旅游城市,故被誉为“客家古邑·万绿河源”。以“万绿湖”和“客家文化”为重点的河源市旅游业有较鲜明的形象。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秀丽的山水画卷,南国的恐龙故乡,淳朴的客家风情,独特的生态旅游”。
作为广东省最负盛名的旅游城市,各式各样的景区加以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构成了河源的旅游体系。川县佗城镇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龙川学宫等重要文化遗迹;龟峰塔作为老河源城唯一一座现存的古建筑佛塔,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充满浓厚的客家文化乡村、客家围屋建筑群在境内广泛分布;连平一年一度的桃花节,吸引了广东省内外诸多游客。而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最为重量级的非万绿湖莫属。万绿湖与西双版纳、鼎湖山被人并称为地球北回归线“沙漠腰带上的东三奇”,被称为“珠三角的后花园”,是全国极少数位于城市边缘的生态旅游区之一,曾先后获国家AAAA级旅游区、著名的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中国自然风光景区顾客满意最具影响力品牌。
突如其来的天灾,拦住了旅行的脚步
20年的冬天,随着疫情袭来,全国各地旅游团逐渐全部取消,游山玩水被居家隔离所替代,最直接而最强烈影响的就是旅游业。作为旅游城市,河源的经济也受到极大冲击。最直观的数据上看,万绿湖在2018年国庆节平均每日接待约37w人,在2021年国庆节3天才接待7万人,该数据甚至成为当时各媒体判断河源市旅游业正在复苏的信号,由此可见,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作为传统旅游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河源的发展。随着我国步入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的工作随之摆上日程,河源的旅游业复苏也进行着,但疫情的不稳定性以及伴随节假日等特点注定使得旅游业复苏之路任重而道远。由此,我们便尝试通过走近河源旅游人,了解他们在疫情时期下的工作与生活状态。
通过小组成员的不懈努力,我们联系到河源市导游协会,并预约采访了导演协会副会长曾艳英女士。
旅游从业人士专访:曾艳英-河源导游协会副会长
2003-2009年:河源市东源县万绿湖旅行社,担任过导游部经理、地接部经理、散客部经理
2009-2017年:河源市旅游总公司,国内部、出境部经理
2018年: 河源市霸王花旅行社副总经理
2019年至今:中航国旅河源分公司兴源东营业部负责人
Q1:请问您是如何走上旅游行业的道路的呢?
曾:从事旅游行业的原因很简单,没有什么远大抱负,纯粹为了份工作,从最开始在河源市区本地带团,考国导证,领队证,不知不觉做了有二十年。但旅游行业是越做越喜欢的,这辈子最喜欢的就是做旅游。我觉得做旅游的人心态会很好,做旅游的人的小孩应该也会更开朗。比如:我经常带我的小孩出去玩,因为人不能局限于书本,要走出去,长见识。
Q2:能结合疫情谈谈您对河源旅游业的看法吗?
曾:旅游业是很脆弱的。直到2019年都是中国旅游业的高光时刻。那一年,旅游行业贡献了GDP的4.56%,达到了44989亿元。此后两年,文旅行业不论是出行人数还是营收规模,都未能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曾:2020年疫情开始暴发的时候,我们还是很乐观的,因为之前有非典的先例,我们都以为半年左右,以为和非典一样,最后一切回归正常。2020年上半年旅游业无事可做,但从暑假开始,由于疫情得到了控制,继续旅游工作了一段时间,可因为疫情反复,2021年也只做了几个月。但今年是最惨淡的,由于广东受疫情影响严重,从珠海深圳东莞等不间断的暴发疫情,封闭管控措施,本地人想出却不可以,外地人也无法进入。
太多无法控制的因素,旅游业真的很脆弱。一年盼一年“我烦恼的,是他们现在烦恼的,我经历的,可能他们正在经历。”当前,文旅行业不少从业者要么当前处于待业状态,要么已经离开该行业。他们对于政策变化非常敏感,不论是旅游产品的研发还是执行层面的落地,这类实体服务业都颇为依赖行程卡带来的人员流动。一旦自己或者游客的行程卡出现异常,文旅从业者要承担的责任和风险要超出常人所想。
Q3:您现在是在从事摆摊事业,对于河源旅游业,乃至广东甚至全国旅游业有什么希望吗?
曾:摆摊是我的兼职,因为我不想再眼巴巴地等着,因为这三年疫情,旅游市场搞得断断续续,时间比较充裕,太闲了,所以找多条路,毕竟得生活。我们旅游人走南闯北,韧性十足,就算旅游业暂时没办法谋生,我们很多同事都在从事其他事业,只是在等一个时机,随时可以投入旅游业的工作。因为是做旅游的人,我心态蛮好的,我相信旅游业会复苏的,河源自身也是很顽强的城市,我们有很好的旅游资源,新丰江水库,现在叫万绿湖,为了建大坝,移民几十万,现在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从蓄水量到知名度节节升高;其次,河源是恐龙之乡。2004年,河源恐龙博物馆以10008枚的恐龙蛋馆藏量荣膺吉尼斯世界纪录。截至目前,河源馆藏恐龙蛋化石数量高居全球之首;最后是河源的水,饮水思源,河源是农夫山泉的产地,一些经销商会组织来河源,到水源地考察,再而,由于河源的水直供香港,疫情前,香港的学生会在暑假到万绿湖,直接取水,在导游协助化验,检测水源地水质,但这因为疫情中断了。
河源政府在不断推进旅游工作,政府重视万绿湖生态保护投入,打造万绿品牌。河源的环保工作还是很出色的,为了保护万绿湖水资源,政府提供强力财力支持,连续多年实现库区“零山火”,万绿湖附近也是没有工厂,拒绝污染。其次,为更好地加强河源恐龙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及研究,进一步挖掘恐龙文化的开发利用潜力,目前河源恐龙博物馆正在河源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计划同中科院古脊椎所、吉林大学、中山大学等紧密合作,充分发挥河源的资源优势,筹备成立以研究恐龙蛋化石为主的河源恐龙研究院。
这不仅可以借助科技力量,培养专业科研人才,为华南地区专业研究恐龙化石资源提供技术支撑,而且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和揭开河源恐龙多样性的神秘面纱,解开河源恐龙在生物演化的历史之谜。
正如梁建章在前不久的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所说,“随着旅行限制的进一步解除,中国市场恢复趋势可期,旅游业未来依然大有可为。”形式不乐观,但我们河源旅游人依然乐观。
除此之外,为了多了解曾女士的想法,同时体验目前河源旅游人的工作与生活,本团队成员在曾女士经营的糖水摊工作了七个小时,感受到河源旅游从业者的意志与乐观。
文稿丨合缘仔队
拍摄丨合缘仔队
排版丨刘俊鑫
初审丨王宗赫
复审丨聂华丽
终审丨林守忠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