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鼓励和培育广大青少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传递下去,深入了解建党建国伟大征程,争做奋进自律广财人。广东财经大学“红旗飘扬于惠乡”—党史学习教育团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采用线上线下形式相结合的方式,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挖掘红色故事。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丰山公园,又称东江革命纪念公园。
丰山公园于1984年为纪念在东江地区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拾阶而上,我们来到聂云臻元帅题字的“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塔碑前,瞻仰着肃穆的纪念碑,深切缅怀着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我们对牺牲的革命烈士崇高的敬佩之情油然而起。
塔碑底座有铜铸楷书碑文,上面叙述着东江地区人民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百多年期间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建立并领导了一支人民抗日军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曾生、杨康华、王作尧、林平等领导带领着惠州人民,一步步的发展起来,开辟华南敌后战场,成为关键的战场与主力部队,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接着,调研组成员参观了东江革命伟业浮雕墙,墙上嵌入着“虎门硝烟”、“誓覆清廷”、“东征奏捷”、“捍卫苏区”、“抗日烽火”、“解放凯歌”六幅铜铸浮雕。调研组成员不仅看到了东江地区的革命烈士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所作出的伟大牺牲,更对战争、历史、革命先烈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如“归侨将军”曾生,他作为一名归侨,在看到中国人在外受凌辱,被看不起之后,发誓要报效祖国、振兴中华,在国家危难存亡之际,以满腔的热血主动请缨在东江燃起烽火。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中共香港海员工委书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总队长,东江纵队司令员。他坚定中国共产党的指示,发动起人民群众并组织抗日自卫队,发挥人民抗日的武装力量,建立起抗日根据地。同时,坚决实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获得了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和各阶层爱国人士的支持。在其不懈努力下,一千多名华侨子弟和港澳的爱国青年回国加入了游击队,这对抗日部队的建立和早期部队的发展和牢固,有着重要的作用。他在抗日的多次作战中,指挥领导并多次取得功绩,为抗日事业作出了莫大的贡献。
是东江战士们的浴血奋战,为我们换来了如今和平安宁的环境,深入探索革命事业的艰辛与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不仅让党的红光深入我们的内心,更是推动着我们将先辈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随着脚步,我们来到飞鹅岭。
“鹅城万室,错居二水之间;鹤观一峰,独立千岩之上”
——《白鹤新居上梁文》苏轼
惠州的古时又称“鹅城”,惠州古来即有天堑之美名。
飞鹅岭位于惠州西湖的南湖西面,形似飞鹅,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是军事要地。在东征时,曾是激战之地,更见证着当年国共合作讨伐叛军的史实。由于陈炯明叛变,1925年10月,广东国民政府组织了第二次东征,任命周恩来为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当月10日,东征军抵达惠州。13日,东征军开始攻城,但遭失利,伤亡惨重,时任总指挥的蒋介石主张放弃惠州,改道东进。这时,周恩来主张攻城并提出了正确的策略,在14日,东征军以伤亡400人的代价攻下惠州城,歼敌4000人。辉煌的东征史使这里成为惠州人党辉朝圣之地,在这里,我们同党与人民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飞鹅岭上有一架早已退役的米格15战斗机,飞机上岁月的痕迹未能磨出它为人民征战的光辉,它曾参加过抗美援朝之战,如今栖于此地。
随时光的推移,我们来到了梅花馆。
梅花馆——气节如梅张友仁
追溯惠州的红色记忆,如明星闪烁点缀在其中。从身边的红色人物谈起,张友仁这一颗指引国人的璀璨星星值得我们去挖掘底下蕴藏的红色故事。惠州古城“九街十八巷”中的主要街巷之一“金带街”是一条具有众多名人故居的老街,位于在惠州城区西湖边。在这条街内,有一幢雅号为“梅花馆”的两层建筑,青砖灰瓦,饱经沧桑,肉眼可见的历史感让人不禁去深入了解它的背景。这幢建筑,是晚清文人张友仁先生的故居,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里“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的活动旧址。它见证了清末士人张友仁投身于地方建设之中、鞠躬尽瘁挽救国家的身影,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统一战线。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一被称为“七七事变”的重大变革由此爆发,国内各个地区不断沦陷, 广州也为幸免于难。而惠州因为与广州距离较近,其地理位置重要,由此成为各种抗日支援团体的活动地之一。也正是因为这一大事变,东江地区抗日救亡运动达到了高潮,各地抗日运动不断,爱国人士的救国热情空前高涨。1938年12月,中共东南特委主持下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组织动员社会上的各大爱国人士进行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不久后,东团于惠阳县正式成立,正、副团长分别由中共党员叶锋、刘宣担任。1939年,张友仁得知“东团”团部从淡水迁来惠州,便毫不犹豫将梅花馆让给“东团”内的成员进行办公、住宿等。不仅如此,张友仁积极参与营救被国民党当局迫害的“东团”,并成功使得副团长刘萱等人脱险。有文史专家表示:“把自己家借给别人办公、住宿这种‘麻烦事’,也只有张友仁做得出来。”尽全力支持“东团”,是张友仁地方情怀的体现,更是一位爱国人士对国家的殷切希望。
虽如今的梅花馆内已没了梅花,但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里各位成员和晚清爱国人士张友仁骨子里,那气节如梅花一般在我们心中传颂,永远激励人心。
伴随着历史的脚步,我们来到了东湖旅店
——“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
1942年春,在中共中央、广东党组织精密部署下,东江抗日游击队营救出茅盾、廖沫沙、韩幽桐、胡绳、张友渔、邹韬奋等数百位文化名人,他们中有100多人途经惠州东湖旅店沿东江北上。这场大营救后来被茅盾评价为“抗战以来(简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在周边高楼和旧房子的掩映下,东湖旅店古朴的青砖墙和绿色的琉璃瓦错落有致,显得是那么的别致而又典雅。走进旅店内,我们仿佛重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在那个日军侵占香港,封锁港九交通要道,抗日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及家属等800余人被困香港的紧急时刻,是东湖旅店成为了秘密接待站,让这场历时200余天,行程2万余里,遍及十几个省市,悄无声息又震惊中外的秘密大营救行动,取得了完美的成功!
回首往昔,那段革命先烈们胸怀远大理想,义无反顾投身于革命事业,即使面对死亡威胁也不向敌人妥协,用生命捍卫着对党的绝对忠诚的屈辱而悲壮的历史。我不禁感概其事迹令人叹服,其品格光彩照人,其精神感天动地。探索红色遗迹,仿佛穿越时空,再次唤醒体内的红色基因,穿越时空的阻隔,党的红光永不褪色,让我们铭记历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图文 | “红旗飘扬于惠乡”--党史学习教育团
排版 | 董兆祥
初审 | 王宗赫
复审 | 聂华丽
终审 | 林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