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 (理学类)0714
一、培养目标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培养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一)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胸怀社会,富有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具有勇于追求真理和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二)掌握扎实的数理统计基础理论和系统的机器学习知识,了解数据分析和量化金融方向的进展与动向,初步具备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语,并能运用该门外语比较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养。
二、研究方向
(一)数理金融
(二)大数据统计分析
(三)机器学习
三、学习年限
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含休学),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8个月。对提前完成规定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的研究生,按相关规定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
四、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采取指导导师负责制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入学确定导师后一个月内制定培养计划,第四学期结束前按照《广东财经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参加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通过者,方可继续培养。
五、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分学位类和非学位类两种,学术学位公共学位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为学位类课程,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为非学位类课程,除公共选修课外18个学时计1学分。
六、其他培养环节
(一)专业实践:专业实践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时间不少于1个月,可通过社会调查、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方式进行,实践活动结束(不迟于第五学期第10教学周)提交实践报告(3000字左右),指导教师进行评价鉴定,合格者计1学分。
(二)学术活动: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参加或听取不少于10场由校内外组织的学术讲座,由学院进行考核,合格者计0.5学分;中期考核前完成不少于8000字的学术论文写作并主讲汇报,由中期考核小组考核,合格者计0.5学分。
(三)文献阅读: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论文选题的需要,应阅读一定数量的中外文献资料,中期考核前写出不少于3次文献报告交导师评阅,报告、导师评阅意见于中期考核前交所在培养单位,合格者计1学分。
七、考核方式及要求
课程考核方式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具体方式由任课教师确定。经考核合格,学位类课程达到70分以上可获得学分,其他类课程达到60分以上可获得学分。
跨专业及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应补修3门本科主干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具体是《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数理统计》,补修方式按学院规定。补修课程采取闭卷考试,达到60分为合格,不记学分,应补修而未补修或者补修成绩不合格者不能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八、毕业学分及要求
毕业要求总学分应修满37 学分,其中课程34学分(公共选修课应修2学分,其中研究生体育必修),实践活动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文献阅读1学分。研究生修满学分,完成必修环节,中期考核合格,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毕业答辩的,方可毕业。
九、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包括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资格审查、论文初评、重复率检测、盲审、答辩等环节。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字数应不少于3万字,选题应属于本学科范畴,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践价值,对所研究领域有新见解。
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工作进度:根据导师要求按时确定学位论文选题,第四学期完成学位论文开题,开题后3-6个月内参加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第五学期完成学位论文初稿,第六学期初提交学位申请,参加资格审核,提交学位论文定稿。学位论文通过重复率检测、盲审等环节后,研究生可申请答辩。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工作期间应持续修改完善论文。
研究生按照培养方案要求,修满课程学分和其它培养环节学分,学位类课程平均成绩不低于75分,中期考核合格,以广东财经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取得本学科相关的创新成果1项,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授予硕士学位。
硕士学位论文的规范性要求、质量要求见《广东财经大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标准》、《广东财经大学专业学位授予标准》和《广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规则》等文件,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工作按学校《广东财经大学学位授予规定》、《广东财经大学学术学位硕士论文工作细则》和《广东财经大学专业学位硕士论文工作细则》等相关规定执行。
十、教学设置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任课教师 | 开课单位 | 考核 方式 |
公共 学位课 | S2201004 |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 54 | 3 | 2 | 课程组 | 马克思 主义学院 | 考试 |
S4101004 | 基础英语 | 108 | 3 | 1.2 | 课程组 | 外国语 学院 | 考试 | |
学科 基础课 | S6101001 | 高等概率论 | 54 | 3 | 1 | 邱德华 | 统计与数学 学院 | 考试 |
S6101002 | 高等数理统计(双语) | 54 | 3 | 1 | 于 双 | 统计与数学 学院 | 考试 | |
S6103002 | 现代多元统计(双语) | 54 | 3 | 2 | 陈蔼祥 | 统计与数学 学院 | 考试 | |
专业 核心课 | S6103001 | 广义回归分析 | 54 | 3 | 2 | 曹桃云 | 统计与数学 学院 | 考试 |
S6103004 | 深度学习 | 54 | 3 | 1 | 陈蔼祥 | 统计与数学 学院 | 考试 | |
S6103003 | 统计计算方法(双语) | 54 | 3 | 2 | 于 双 | 统计与数学 学院 | 考试 | |
专业 选修课
| S6102002 | 应用随机过程 | 36 | 2 | 2 | 刘卫国 | 统计与数学 学院 | 考查 |
S6102003 | 数理金融 | 36 | 2 | 3 | 邹战勇 | 统计与数学 学院 | 考查 | |
S6102004 | 生存分析 | 36 | 2 | 3 | 王志坚 | 统计与数学 学院 | 考查 | |
S6102006 | 风险理论 | 36 | 2 | 3 | 王志坚 | 统计与数学 学院 | 考查 | |
S6102008 | 抽样技术 | 36 | 2 | 2 | 徐晓琳 | 统计与数学 学院 | 考查 | |
S6102015 | 数据收集与可视化 | 36 | 2 | 2 | 张赞波 | 统计与数学 学院 | 考查 | |
S6102010 | 统计机器学习 | 36 | 2 | 2 | 叶伟杰 | 统计与数学 学院 | 考查 | |
S6102013 | Bayes统计 | 36 | 2 | 3 | 蔡 佳 | 统计与数学 学院 | 考查 | |
S6102014 | 非参数统计 | 36 | 2 | 3 | 曹桃云 | 统计与数学 学院 | 考查 | |
S6102016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 36 | 2 | 3 | 课程组 | 统计与数学 学院 | 考查 | |
公共 选修课 | S0004011 | 研究方法工具及应用 | 36 | 1 | 3 | 课程组 | 会计学院 | 考查 |
S0004012 | 博雅基础 | 36 | 1 | 3 | 课程组 | 人文与 传播学院 | 考查 | |
S0004015 | 中观经济学 | 36 | 1 | 3 | 课程组 | 工商管理学院 | 考查 | |
S0004016 | 国家金融学 | 36 | 1 | 3 | 课程组 | 金融学院 | 考查 | |
S0004013 | 创新创业类专题课 | 36 | 1 | 4 | 课程组 | 工商管理学院 | 考查 | |
S0004014 | 日语 | 36 | 1 | 4 | 课程组 | 外国语 学院 | 考查 | |
S0004017 | 研究生体育 | 36 | 1 | 2 | 课程组 | 体育 教学部 | 考查 | |
其它培养环节 |
| 专业实践 | 1学分 | |||||
| 学术活动 | 1学分 | ||||||
| 文献阅读 | 1学分 | ||||||
| 跨专业及同等学力补修课程 |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数理统计》 | ||||||
总学分 | 37学分 |
附录:必读书目(含经典著作、专业文献和专业学术期刊)
(一)著作类
1. 程其襄,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茆诗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茆诗松,高等数理统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陈希儒,数理统计引论, 科学出版社,1981
5. 李漳南,随机过程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6. 刘嘉焜,应用随机过程,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7. 方兆本,缪柏其,随机过程,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8. 林元烈,应用随机过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9. 严加安:测度论讲义(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4
10. 何晓群等,应用回归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1. 于秀林等,多元统计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12. 朱道元等,多元统计分析与软件SAS,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13. [美]G.E.P.Box,[英]G.M.Jenkins,顾岚等译,时间序列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14. 顾岚编著,时间序列分析在经济中的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15. [美]S.M.Ross,何声武等译,随机过程,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16. [美]邹至庄,经济计量学,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
17. 李子奈,潘文卿,经济计量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8. 张晓峒著,数量经济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9. [美]詹姆斯.H.斯托克、马克.W.沃特森著,王庆石译,经济计量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0. 高铁梅主编,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与实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1. [美]L.Kish,倪加勋译:《抽样调查》,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22. [美]J.T.Lessler, W.D.Kalsbeek,金勇进译,调查中的非抽样误差,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
23. 张尧庭,金融市场的统计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4. [英]特伦斯·C·米尔斯,金融时间序列的经济计量学模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5. J.O.Berger,贾乃光译,统计决策理论及贝叶斯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26. 王黎明,王连,杨楠,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7. 王燕,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8. 徐国祥,统计预测与决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9. 闪四清,数据挖掘——概念、模型、方法和算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0. Steven E.Shreve著,陈启宏等译,金融随机分析,上海财经大学,2008
31. 徐景峰,金融数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32. 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商务印书馆,1999
(二)期刊类
中文期刊:
1. 《中国科学》*
2. 《经济研究》*
3. 《统计研究》
4. 《应用数学学报》
5. 《数学物理学报》
6. 《运筹学学报》
7. 《数学学报》*
8. 《软件学报》*
9. 《计算机学报》*
10. 《应用概率统计》
11.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2. 《数理统计与管理》
13. 《中国统计》
14. 《统计与决策》
15. 《统计信息论坛》
外文期刊:
1. Annals Of Statistics *
2.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3.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4. Biometrika*
5. Annals Of Mathematical Statistic
6. Annals of Probability *
7.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8. 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9.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0. 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Simulation And Computation *
11. 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 Theory And Methods *
12. Computational Statistics *
13. Computational Statistics & Data Analysis *
14.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Statistics*
15. Journal Of Applied Statistics *
16. 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
17.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Graphical Statistics *
18. Journal Of Nonparametric Stat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