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红贵:确立方向,踏实、勇敢去做

来源:统计与数学学院网站发布时间:2020-01-16

——大学四年的庆幸与遗憾

 

拍了毕业照的两天后,晚上我和几个比较熟的同学约着一起去海底捞吃饭,当我们聊起自己大学浪费了多少时间时,其中有一个人说只有大学重新来一遍,我们才知道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才是对的,然而我们已经没有机会重来了。这句话我当时听了有很大的感触,我想也正是因为这样,人生才有许多精彩与遗憾吧。

一、多与优秀的人交往

在大学,我最庆幸的一件事情是我是第一批加入党组织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我认识了许多比我优秀的人,比如健松、嘉武,也通过他们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以及优秀的师兄师姐,比如高佳慧师姐、邢铭师兄。我想,如果我没有加入党组织,我可能只是一个单纯追求科目成绩高的所谓“学霸”、然后毕业之后找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平平淡淡过日子,根本就不会想到去留学什么的。与优秀的人在一起那么自己会知道大概往哪些方向走,因此能避免自己迷失方向,同时彼此之间互相鼓励。我发现“你接触的人决定了你的格局”,这句话是说得真的没错,比如我了解的信息学院本科毕业动辄年薪30万的人经常相处在一起、还有同一年级的骆土胜、陈诗远,前者大三一年就赚了50万,后者则是拥有几百万粉丝的自媒体运营者,我发现他们在有所成就前就经常相处在一起。因此,我认为在大学应该多接触比自己优秀的人,如果你的朋友圈都是些来自985高校以及在某些领域相当突出的人,那么你的视角肯定不会低,而我自认为我的格局还是不够大的。

二、做事不能过于功利

那么接下来肯定是讲我的遗憾了。首先是我过于功利,很多时候只是注重结果,没能重视过程中的收获。我从大一暑假就参加数学建模竞赛,那时候只想着自己能拿什么奖,却很少自己下功夫去研究相关的模型及算法,只是在论文排版上多下功夫,让阅卷人看起来这篇论文看起来“还行”,但其实论文的很多内容都是挺水的,导致虽然最后拿了奖,但其实自己根本没学到什么东西。尽管此前很多师兄师姐一再强调自己学了什么东西才是最重要的的,奖项反而没那么重要,但是当时自己大一萌新就想着自己能拿个奖,然后评奖学金以及对以后找工作有利,技能什么的以后有时间再培养吧。但是,我后来才知道,就在这些时候,我已经慢慢落后于其他优秀的人了。其他的人会在大一时就打好专业基础,练好编程熟悉算法,然后大二就开始去找不错的互联网实习、做实实在在的项目,那么之后找工作时就比别人多了很多优势。所幸的是,我大二暑假开始慢慢开始踏实学机器学习算法,总算没觉得自己那么“虚”。

三、尽早确立自己的方向

然后就是大学的整个规划问题了,我觉得除非已经下定决心考研或者考公了,那么大三开始准备是合适的,此外我认为对于工作和出国来说大二之前确定自己未来的方向是最好的。  首先是工作,对于统数学院的学生来说,如果是找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如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算法工程师或者程序员,那么大二就应该打好专业基础,多学数学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多编程,大二暑假开始找实习、扩展人脉,由于秋招是出名公司的主要校招时间,那么到大三暑假秋招时就可以面试或者找人内推,但是如果大三才开始准备,那么其实是有点晚了的,因为可能在秋招之前没有足够的经历以及知识储备来协助你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其次是留学,这也是我的方向。按我的想法,留学越早确立越好,最好是大二就确定,尤其是申请美国的。申请英国和香港只需要考雅思,而去美国需要准备考托福和GREGRE在挺多人眼中是比托福要难的。而且英国和香港理工科对雅思要求不高,像高佳慧师姐申请香港大学的统计学雅思考了6.5就足够了,但是申请美国前50的托福得有100才比较有底气,而托福100比雅思6.5是难很多的。如果是申请美国的大二最好就开始准备托福,一边准备语言考试一边积累比赛和实习经历,因为有挺多985的学生都说托福考到100是要准备1年多的时间的,而且还要准备GRE。而且现在留学,尤其是美国留学,逐渐重视实习、比赛、论文等软性背景,越早确定留学对自己越有利。

四、必须做的事情优先做、勇敢去做

最后是应该做什么事情、怎样做了,这也是我觉得我最没把握好的、以及对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其他很多话可能都比较“虚”,最重要的还是回到行动上来。首先是确定方向,因为这是使得你做的事情对你以后有意义的一个重要前提。比如我了解的信息学院的毕业就年薪几十万的,他们都是大一大二就已经确定了自己方向的,这样能让他们在他们的方向上比其他人多了很多优势。而如果你毕业找的工作是数据分析,那么大一大二学ps或者考个从业资格证书对你是毫无用处的,会浪费很多时间。比如我大一大二就考了证券从业资格证书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我当时的想法是反正也没事情做,多考个证为以后作保障也好,但其实,那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因为它们都不是我未来的从业方向。其次是必须做的事情优先做。比如我是申请美国留学的,那么托福和GRE我是必须得考的,而且这两个科目实在不简单,未必考的就是智力因素,因为我认识有人大之类的学霸GRE考了接近满分但是托福准备了1年只考了70多的。而我在这两个科目上只给自己留了几个月的时间,虽然分数勉强能用但是都没有很高,之前是打算先自学机器学习算法之内的然后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再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语言考试,但是我后来也并没有找工作,导致我浪费了1年半的时间。这一年半的时间我东学一点西学一点,到了最后甚至能在不调用软件库的情况下自己从零编写出所有主流的的机器学习算法,也还是因为要留时间给准备语言考试而决定先不找工作,那么如果对于我的留学的目的来说,这1年半时间是白白浪费掉了的,因为这一年半时间我几乎没有准备语言考试,同时它也没有带给我很多的经历。我不断反思为什么我会安排如此失当,后来我明白了是因为我对托福的抗拒,其实我早就知道我最好的做法是先搞定托福和GRE这些硬性背景,实习或者比赛这些软件背景虽然对我申请也有用,但是它们不是必须的,可以等我把语言成绩搞定后再考虑。只是我不想接触托福,因为它对我来说难,所以我自己安慰自己说自学机器学习找到不错的实习对申请有用之内的,然后托福之后再准备也行。这一点和我大一时一样,我也知道奖项不是最重要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我安慰自己说先拿奖,技能以后再培养。因此我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先做必须要做的,不然可能自己未必能完成那件事,而且你可能因为做其他最后不一定对你有用的事情而忽略了必须要做的,我想,我就是一个挺好的例子。  最后就是大学应该多尝试,找到自己的兴趣,不要被困难所阻止。我一开始对编程之内的听到都不想理,对机器学习中的神经网络之内的名词更是听到都害怕。但其实我发现真正接触这些机器学习算法后,发现它们不但没有想象那么难(至少我觉得统计学挺多理论都比机器学习算法难),而且相当有趣,我甚至喜欢上了编程,从零自己写了上百行代码实现一个机器学习算法,我从中感受到了游戏般的快乐。而且编程对我以后找工作是很有帮助的,编程让我感受到快乐而且能带给我不错的待遇,这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吧。而且我认识一个同一年级的信息学院的同学,他大一下学期就接触深度学习,大三就赚了几十万来供自己去英国留学,我认为大多数人都有实现这种事情的可能性,只是找到正确方向又付之行动的人少之又少。

五、生活中存在着“黑天鹅”

结尾部分再说说我的另一些体会吧。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毕业后或者想当公务员、想当老师、想往科研方向走又或者单纯想找一份待遇好的工作。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选择,但是自己得要努力向自己选择的道路前进。我曾经一直后悔为什么不复读,因为二本生的身份可能会影响我以后的道路,只能拼命地安慰自己。直到有一天,我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二本学生可否申请到常春藤或者去高盛工作”,其中有一个回答触动了我,这个回答者在里面提到了她的师兄从二本学生到华尔街工作的故事。这个师兄目前在瑞士信贷集团工作,曾在摩根大通工作。他在大学一个固定教室的固定位置上自习了3年;在南方寒冷的冬天里,寒假的校园里空无一人,顶着停水断电的风险,拿到了学校历史上第一个“”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在工作时也不改勤奋本色,最夸张的一次周一去办公室上班,周四下班从办公室出来。后来,我意外地了解到,这个人就是我们学院的邢铭师兄。  生活中存在着“黑天鹅”,而且说不定就在我们的身边,你努力为之准备,你所想的就能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