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乐:统数学院2016级考研学子风采展暨考研经验分享(八)

来源:统计与数学学院网站发布时间:2020-06-15

2016级数学与应用数学2班 陈乐

 

一、选择

在我大一那年,听完了2013级师兄师姐的考研分享讲座之后,我回去查阅了很多资料,出于对中大的热爱,以及对编程的喜爱,在那年的暑假我下定决心要考中大的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里的计算数学专业。其实我的本科专业是应用数学,在我们学院,应用数学更偏向于金融方向多点,能接触到计算机领域的课程可以说是很少,只能在空闲时间多自学点,或者多参加竞赛和做科研项目。当初我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的家人都是反对的,但我抱着想试一试的心态,如果失败了我就去找工作,当时的我也没想过,三年后的自己依然秉持着这个信念,义无反顾地备考,去中大参加研究生考试,最后真的一战成硕了。

二、初试

  政治67,英语一62,数分88,高代107。分数不是很理想,感觉考试过程中没有发挥好。这个专业我在官网只找到两年的真题,大致做了做里面的题目,普遍是比较基础的常规题,而今年的题目难度稍微有点上升,可能大家都有点掉以轻心,大部分同学考得都不是很理想,我比较幸运地排到第五名(刚好今年扩招统考名额有5个)。比起上一年,39个人报考,只录取2人,可以说今年能考上的机率会更大些。

1.公共课

大家考完都觉得无论政治还是英语,今年的考试难度都下降了。考完试后我去对了对公共课的客观题答案,以为可以考个70+,但成绩出来后有点愣住,估计是主观题答得不好,分数不高,可能与平常时没怎么做真题里的主观题目有关,练得少了。师弟师妹们可以去找找考得比较好的师兄师姐们讨教下经验,在此不便多说什么。

2.专业课

先说说让我最为难过的数分吧。目前在进复试的7个人中,我数分是垫底的。因为很早决定考研,大一大二学数分就很注重要打好基础。大三寒假开始着手准备,只要没什么特别的事项要立即完成,每天晚上的时间都是在看数分,一开始的时候我是看的陈纪修版本的数学分析,后来听说华东师大版的数分题型在考研试题中更常见,大概在3月份的时候,陈纪修版的数学分析看到了微分中值定理那一章,又开始换成华东师大版的数分,重新看起,这导致了后面有点赶进度,有些部分囫囵吞枣就过去了。身边的小伙伴都有在跟李扬的数分视频,我没有跟,后知后觉的我有些后悔,因为数分题量是真的大,当时的我准备了一个笔记本,记下了每个章节的重要知识点,一道题一道题的做,因为题量真的多这就有点分不清重难点。所以,有时候看看视频,了解下这一章节里的重难点,这样可以减轻学习数分很多负担。到了暑假过完了课本之后,我开始看裴礼文,有些题太难了就会直接跳过,大概11月份里面的题差不多看了一遍,把一些经典题记在了笔记本里。11月份开始重温课本笔记,这下子发现当初学课本没学扎实,12月份上了考场有些吃亏,有一些是课本原题,有一些可以从课本找到类似的解法,很多该拿的分数都没拿到。所以我从我的经历中提炼出几点教训:

1.选择课本要慎重,一旦决定要用这个版本的数分就不要半途换书,否则时间会不充足;2.看书本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视频观看,划出每个章节的重难点;3.不要舍本逐末,课本是学校出题的本源,应该把重心放在吃透课本原题上,而不是靠多做难题来提高自己的能力;4.多做真题,练练手感,严格把控做题时间。

再来说说高代。当初考完数分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考砸了,觉得自己可能会考不上。有点影响了考高代时候的心情。但当我做完整份卷子的时候,感觉还行。有一道20分的题出自北大第四版高等代数里的第六章最后一道补充题,那是我觉得整本书较难的一题啊,要用到有限开覆盖的定理来证明。按照往年的难度觉得应该不会这么难,也就没看,结果真的考了。还有一道15分的二次型的题,回头检查发现自己算错数,但那时候这一道题写满了一个版面,发现真的是没有地方改正了,离考试结束还有10来分钟,继续往下面检查,把能改的都改了,想改的没时间改了。最后考试结果出来,发现第一名高代120+,没拉开很大差距。所以最后排名往上升,都是靠高代拉了回来,还是庆幸当初自己没放弃,坚持了下来。我的高代开始得有点晚,大概也是7月份的时候看完了课本,同舍友拼了李扬的强化讲义的全套,一边看视频一边抄题记笔记,把抄下来的题目归类整理,又来来回回自己思考做了三遍,第一次的时候可能不会做,看看答案摸清思路再自己写写步骤,第二次的时候盖住之前写的再尝试写一遍,第三次看到题目就很熟练地写出来了,书本的题也来来回回地过了几遍,这样基础就打下来了,看到考场上的题大概摸清它在考哪个知识点,万变不离其宗,按照先前记得的做题步骤写下来,注意要认真计算。

三、复试

今年受疫情影响,从招5个人扩招到了7个人,然后进复试的也刚好7个人,所以是等额复试,但最后还是刷了两个人,有一个考了370+的女生被刷了,所以复试还是得认真准备,等额复试不代表真的稳了。往年的英语考的是朗读翻译一段文献,今年换成即兴发挥,我英语口语不是特别好,加上没有特别准备,所以感觉第一Part就垮了,整个复试过程没有自我介绍,就是你问我答。专业课会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实变函数、数分高代,还会问你学过的编程语言。里面问了一道我没听过的题目,后来找人问了问有点像是离散数学里面的内容。我答得不是很好。我以为老师会问学科竞赛的,着重准备了一下数模,一次国赛拿了省一,一次美赛拿了M奖,他们手上也有资料,不过没问,只问了我科研项目。整个流程下来,我觉得自己表现得不好,准备地不够充分,可能这次真的凉了,但最后他们还是让我过了。

     复试前可以找小伙伴模拟一下面试,让他指出你存在的一些问题,见到老师要问好,遇到不会的问题,要先思考,尝试作答,试着询问老师,老师会给你指正,实在思考不出来,就说抱歉不是很会,态度要端正,保持谦虚,要有礼貌。

四、感悟

   1. 尽早确立自己的考研目标,早做准备,你就会发现你在大学期间做的所有小目标都是在往这个大目标靠拢。一旦定下,就要坚决不动摇往前冲。

   2. 政治的学习可以突飞猛进,但英语不行,必须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3. 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我除了上课,备考,还参加了一些比赛和项目,这么多事情堆在一起完成会让我有些力不从心,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学习,所以尽可能在大一大二多做项目多参加比赛,让大三下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去专注备考的事情,这样或许准备得更充分点。

   4. 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跟别人拼时长,专注效率要紧。

   整个备考期间,我习惯了6:30起床,晚上1200睡,中午趴在图书馆小憩30分钟。突然觉得大学期间最有意义就是这段光阴了吧,不像高考的那种苦,我反而觉得这种拼命地去学习的事情很有意义,你的身边有着无数同你一起为了考研上岸而勤学的人,清晨7点他们就会站在图书馆门口读政治,晚上12点综合楼通宵自习室仍然有人奋飞不辍。你会慢慢沉浸在这种氛围里,舍不得离去,还想多学一会儿,哪怕你已经学了一天。你已经习惯了坚持把这一天的任务完成了之后再离去,哪怕是偷懒一小会,看着旁边认真学习的人,你就会因为害怕落后而徒生罪恶感。还是要感谢身边的研友,感谢那个拼命的自己,感谢那个无论遭遇多大挫折都会坚持下去的自己,感谢那段有你们相伴今后回忆起来都会感激涕零的岁月。祝愿各位师弟师妹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加油!